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到学生作文上,便是没有材料难以写出作文。巧妇如何储米又如何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呢?学生如何积累材料又如何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呢?这就是我要说的“巧妇要善为有米之炊”。 一、美的材料在身边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鲜活生动的材料便会相约而至。 1.课本中的材料。 以天下为己任的孟子与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为先的蔺相如与岳飞,忠肝义胆、铁骨铮铮的史可法与文天祥,忍辱负重、名垂青史的屈原与司马迁等,都是写作材料的“米仓”。 2.广告词中的材料。 例如,“让世界自由连通”(中国联通)、“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电冰柜)、“一切皆有可能”(李宁运动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轿车)等广告语经典而又有内涵,用到作文中可以增色添辉。 3.流行歌曲中的材料。 例如,“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平平淡淡才是真”“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主题鲜明,脍炙人口,很适合写进作文。 4.身边琐事中的材料。 学生只要留心,身边就会有很多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街谈巷议、书摘漫议、影视热评、同学辩论,都应该随手记下,以备后用。 二、巧的思路在眼前 “思路清,条理明”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这就如同做一件时装,颜色、款式、剪裁都要体现出设计的巧妙。 1.巧妙点染,凸显文章的亮点。 (1)巧妙分析。对材料的分析显示作者的认知深度,所以围绕中心进行分析一定要切中要害。更为重要的是,同一材料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论证不同的观点。例如,同是廉颇蔺相如的材料,可以谈爱国,可以谈蔺相如勇敢,可以谈廉颇勇于改正错误,还可以谈将相和实现了个人和国家的双赢。 (2)巧妙描写。传神的描写与细致的刻画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例如,孔乙己买酒时“排”出几文大钱,一个“排”的动作便把一个社会地位低却死爱面子的穷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3)巧妙抒情。抒情必须以叙事或写景为基础,有感而发,借景抒情,否则便是无病呻吟,矫情造作。恰到好处的抒情,是叙事或写景的升华,能使读者深入写作情境,心为情动,情为文牵。 2.巧妙剪裁,凸显文章的重点。 一切剪裁都要以文章中心为要旨,既要大胆,又要全面。因此,要区分什么是重点――详写,什么是非重点――略写,什么与中心无关――不写。例如,《肴之战》的中心是探讨战争成败的原因,所以战争的过程就写得很略。 3.巧妙缝合,凸显文章的匠心。 开头与结尾的首尾呼应、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与句之间的起承转合、文与题的照应等,都要通盘考虑,全文才会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三、高的立意在心中 立意如同巧妇所做饭菜的营养。文章立意的高低是评价其优劣的关键所在。 1.崇高的责任感。 孟子的“天下之大,舍我其谁”渗透的是一种豪迈,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渗透的是一种雄壮,鲁迅的“立志医治国人灵魂”渗透的是一种大气……这些都体现出一种共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是一生的幸福”。
了好长时间,我已经不是个初来乍到的了,算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了。我看着人家的钱包总是鼓鼓的,而我的钱包却瘪得不成样子,看到别的包就羡慕嫉妒恨,而它对我却有些不满:“主人,别人的钱包都有那么好的待遇,为什么我偏偏就要饿肚子!”哎,看来我要放手一搏了,但是谁会找我这个游手好闲的人来当打工仔呢?我闲逛着,看见消防局的门还没有合住,原来不足十个人,还差一位,哈,我捡了个大便宜,不过,当个消防员也是很累的。 进入消防局,突然发现位置不够,我们只好进入紧张的“抢位”活动,哈哈,小洲洲真是可怜,没有抢到位置,做事不积极,大脑有问题,他只好站着听课啦!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跟消防知识有关的事,再看视频的时候,有一个人最可笑,但要真是在消防现场,恐怕他就在黄泉路上了。他昂首挺胸,好像很有精神,可他好像走错了地方,要不是一个大拇指“嘎吱”一声把他摁下去,恐怕就没命了。要是这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老师这时让我们在三十秒内穿好消防服,做一个底气十足的“消防员”,我们穿戴整齐,作者消防车就出发了,在汽车驶去的路上,我们看见了穿戴整齐的“军官”,他们真是帅气,唯独一边的小龙,他衣冠不整,却把枪一指,对我说:“打劫!”我们爆笑不止,肠子都high翻天了,觉得他好像是个继潘长江之后的“大笑星”,把我们的驾驶员都逗乐了。来到消防现场,我选了个枪管,老师把开关一开,里面的几盏灯就亮了,来模仿着火时的情景。我控制好枪管,努力不让大火蔓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是灯),我们一个个绷着脸,一起向一盏灯打去,那“哗哗”的声音,好像让它感到惧怕,不敢再那么猖狂了。哈哈,灭火成功了,我们乘着车胜利而归,拿到七元点点币,感觉它的分量十足,原来,这小小的纸币却其重